科威特灣為一半封閉性的港灣,長度約70公里,開口于阿拉伯灣東側,蘊藏豐富的海洋資源,其中魚類共計有465種,為當地人民提供豐富的蛋白質來源。在當地最主要的汞污染來源為位于南方的鹼氯工業(yè),此項工業(yè)在1964-1985年間共排放出21噸的汞至海灣中。本研究的目的為要了解目前科威特灣浮游動物及主要經濟性魚類體中的總汞及甲基汞含量,并估計汞對消費者的影響及傳輸情形。
汞是生物體中的非必需元素,其污染的來源通常為工礦業(yè)的產程所排放的廢棄物;這些含汞的廢棄物經大氣沉降、雨水沖刷及河川逕流,最終的去處都是海洋。水域環(huán)境中的生物體已證實會吸收環(huán)境中的汞,并經由食物鏈的層層傳遞而蓄積在各個不同營養(yǎng)階層的生物體中,且呈現隨營養(yǎng)階層越高,汞的蓄積濃度也就越高的現象。在所有型式的汞當中,以甲基汞的危害最大,因其分子結構( C-Hg鍵)牢固、半衰期長,具高神經毒,且易與血紅蛋白結合(高脂溶性)而會隨著血液被輸送到身體各個器官,所以生物體一旦持續(xù)累積甲基汞,即會產生生理溷亂、視野狹窄等病徵,嚴重者甚或死亡。